使用说明:点击“全屏”可放大地图窗口;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;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;地图左上角“+”可放大“-”可缩小;“上下左右箭头”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;点击“三维图/二维图/卫星图”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、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。
地理位置
建始县
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,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。
建始县位于
鄂西南山区北部,跨北纬30°06′至30°54′,东经109°32′至110
°12′,东连巴东县,以野三河为界;西接恩施市,以太阳河为界;南邻鹤峰县,以长河、茶寮河为界;北与重庆市巫山县毗连;西北与重庆市奉节、巫山两县接壤。
县城业州镇沿318国道距省会武汉市615公里,沿209国道距州府所在地恩施市区59公里。
建始县版图整体状似蘑菇云,南北长89公里,东西最宽64.5公里,最窄处12.5公里,总面积2666.55平方公里。全县最高点北部太平峰海拔2090.1米,最低点东南部野三口(野三河汇入清江处)海拔213米,平均海拔1152米。
开发的产品 20世纪90年代县开发出来的“稀世宝”矿泉水,经国家地矿部门鉴定,含硒0.014—0.017毫克∕立方分米,含锶0.42—0.51毫克/立方分米,硒、锶等微量元素及其他指标均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。瓶装矿泉水年生产能力2万吨,实际生产1万多吨。该矿泉水微甜,为消暑止渴佳饮,投入武汉市等大中等城市市场后,深受消费者欢迎。
中国历史上建始县 三国魏置,属上庸郡,治所在今湖北竹山县西,竹溪县东。据《华阳国
志》上庸郡辖微阳,而无建 始,西晋时改建始
为微阳。
曾经有县令赋诗描述建始风景:
三里板桥七里坪,
烟墩山下邺州城;
居民爱饮茨河水,
唯有西门水独清。
茨河水即为现在广润河,西门水即为茨泉
气候 建始县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,夏季多偏南风,冬季多偏北风,雨量充沛,雨热同季,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显著。
山脉特征 县境地处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内,跨大巴山脉南缘分枝末端与武陵山脉分枝余脉结合部,经受地壳运动次数较多,地壳断陷和抬升显著。
地貌形态 以褶皱为主,属构造、侵蚀
、溶融等体系的结合,山体走向NE至SE向,与构造线走向基本一致。南北两端以构造作用为主,有强烈的侵蚀切割作用,有古老的高原和平缓起伏的岗峦,基岩为碳酸盐类的山峦,峰顶浑圆,山脊轮廓缓和,山坡以阶梯状坡形出露较多;基岩为砂页类岩的山峦,山峰尖棱,山脊陡峭。中部山地地表切割深度达200至500米,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,化学风化旺盛,地貌特点是峰顶浑圆,冲槽、溶洞、盲谷、伏流、岩溶洼地随处可见。西南部马水河流域石英砂岩与页岩地段为红层构造盆地。 清江横穿县境,把县境分为南、北两个部分,清江以南属于武陵山脉,清江以北属于巫山山脉。巫山山脉从建始县北部与重庆市奉节、巫山两县交界地带入境,绕伸东南,构成县境山脉主干,再分成数支,呈北东——南西走向伸展至清江北岸;武陵山脉系云贵高原余脉东延部分,由东南——西北走向,沿县境与恩施市、鹤峰县交界地带延展至清江以南。县境北部,最高点为太平峰,海拔2090.1米,系全县最高点,最低点为长梁乡细沙村水井槽,海拔287米;南部的最高点为建始县与鹤峰县交界处的鹰嘴崖,海拔2079.1米,最低点为野三口,海拔213米;全县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高程相差1877.1米。
造地貌种类 县境地貌形态主要有岩溶地貌和构造地貌两种,主要组合形态有:
峰丛坡状高台原
:海拔1700至2000米以上,主要分布在:①县境北部、
西北部龙坪乡长岭岗至茅田乡张大顶,长梁乡黄岩至肖家坪、天鹅池,高岩子林场至太平峰、大营包、南岭、中梁子、团木垭一线;②县境东南部刘家包村磨盘寨至熊母村、永兴坪、药山坡、十字路、枇杷坦、原岭、横梁子、照京坪、七里荒一线和竹园村双茶至铜钱坝、竹园坝、鱼精坝、中岭一线。北部高台原为长江水系与清江水系分水岭,台面由北向南下降至天生峡谷和建始盆地北缘,台面上浑圆形峰峦连绵,肖家坪、天鹅池、横槽、九叶湾等处的坦、槽、沼泽地与溶洞纵横其间,表层堆集0.5至5米的第四系黄色亚粘土。南部高台原东向猪耳河、茶寮河缓降,西向伍家河峡谷斜下,台面浑圆,丘峰连绵,间有永兴坪、枇杷坦、照京坪、战场坝、长槽、铜钱坝、竹园坝、鱼精坝等谷地穿插其间,还有熊母村三岔坪、十字路一带沼泽、湿地与溶洞分布其间。
溶丘垄脊槽地
海拔800至1300米,分布在业州镇以东,三里坝、河水坪、
蟠龙村一线,从凉风垭至槐树坦、大河坡、南里渡、坟前坡一带。溶丘呈垄脊状,由众多的丘峦组合,成线排列,波状平缓,展布方向为北——北东、南——南西;从客坊村雀儿笼到一碗水,海拔高度由1300米呈阶梯形下降到1000米左右;再由一碗水西南,以40至50度坡度降到800米左右,而沿西北、东南两侧进入马水河河谷地带,此带溶丘岩石裸露,间有岩溶槽地、碗状洼地、落水洞等;槽底有0.5至1.5米厚第四系亚粘土,地下水露头少,地表缺水严重。 3、峰丛槽谷:海拔高度一般500至1000米,主要分布在火龙中以姜家坪至龙潭坪、望坪至青里坝、小茅田至太和街、槐树坦至棉花坝、红岩寺至麻扎坪、花坪长槽至新溪、田家坝至石马坝一带较为典型。组合特征以峰丛槽谷和溶丘洼地为主,槽谷延伸长达2至10千米,宽500至1000米,开阔平坦,四周大多有分支的槽坦相连。底部堆积有第四系灰黄色亚粘土层,是县境基本农田组成部分。槽谷低凹处常有岩溶泉、落水洞、天坑等,有的还有大型暗河,为地下水排泄孔道,如望坪的龙沟、响水寨,花坪的大溪木、田家坝的响水孔一带。槽谷地带常因排水管道不畅而在久雨之后易发生涝灾。
岩溶峡谷
分布在景阳河及其支流马水河、太阳河、野三河、伍家河等水系的干、支流的石灰岩河谷,多呈“v”型、“∪”型,谷壁陡峭,有劈山岩溶裂隙、孤柱、溶芽屹立岸坡,并伴有溶洞、暗河出口等岩溶形态。全县岩溶峡谷纵横交错,长度在5000米以上的有闸木水峡、汪家寨峡、茶园河峡、冷水河峡、码纸峡、东龙河峡、野三河峡、景阳河峡、伍家河峡、青龙河峡等,其中野三河峡谷长达32.5千米,为境内峡谷长度之最;峡谷深度均在150米以上,其中景阳河、青龙河峡谷均深达500米左右。 5.岩溶洼地:在海拔600至2000米的各级层面上均有分布,尤以海拔1000至1500米的各级层面分布最为广泛。常与峰丛共生,峰丛、槽谷、洼地三者常互连为伴,洼地底部大多呈碟状、碗状、锅底状,洼地与毗邻峰丛垭口的比高为20至80米,地下水多以垂直排泄为主。该类地貌县境北部以长梁乡的肖家坪、天鹅池、大坪,龙坪乡的龙潭坪、五岳庙、楂树坪、伍家坦,茅田乡的太和、大茅田、把戏沱,业州镇的小垭门、大垭门;中部以红岩镇的涂坪,高坪乡的石垭子,花坪乡的窑场、唐家坪、冷竹坪、龙王坦、落水坪、垭围坪、朱家大坪、田家坪;南部以景阳镇的粟谷坝、挖葛坦,官店镇的战场坝、白果坝、乍京坪、枇杷坦、三岔坪等地较为典型。
溶洞
一般在海拔450至500米、1000米、1300至1500米、1600米处成排出现。其中:450至500米的密集溶洞群以景阳镇葛藤坡,官店镇车营和陈子山,花坪乡石马坝、后塘、田家坝,高坪镇麻扎坪、桑园坝,业州镇的七里坪、石鼓门、杜家坝、岩风洞一带最为典型;1000米以上的密集溶洞群以高坪镇的石垭、小水田,红岩镇的蒿坝、落水洞,三里乡的擦擦坡、杨柳林,长梁乡的孔雀洞、石洞、盛空坝、黑岩头村等地最为典型;1300至1500米的密集溶洞群以业州镇的青岩村、苏坪、寨坡,高坪镇的响水寨、红珠河,茅田乡的耍操门、后坡,花坪乡的垭围坪、龙王坦、小石门等地最为典型;1600米以上的密集溶洞群以业州镇的苏坪、西漂湾等地最为典型。此外,县境内海拔1815米以上的张大顶、1920米的老龙洞,太平峰中部1980米处也有密集溶洞群出现。
溶峰丛
县境各个不同的海拔高程均有分布,以海拔1000至2000米地带为最多,以龙潭坪乡长岭岗至茅田乡封竹一线,茅田乡雪岩顶、梦花岭至诸家垭一线,三里乡中坦坪至汪家寨一线,长梁乡天鹅池至磺厂坪一线,业州镇九股山至团木垭一线比较典型,其中尤其以茅田乡张大顶具有代表性。县境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,夏季多偏南风,冬季多偏北风,雨量充沛,雨热同季,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显著。低山区四季分明,气候温暖,年均无霜期260天,年均气温15.5℃;二高山地带,气候温凉,年均无霜期233天,年均气温13.1℃;高山地带冬长夏短,春、秋无明显区别,气候冷凉湿润,年均无霜期203天,年均气温11.7℃;老高山地带冬长半年左右,春连夏无秋,气候寒冷,风雪凌大,常有浓雾笼罩。受地形地貌、太阳辐射强度、土壤湿度、植被密度、风力大小等因素影响,县境内还具有谷地气候、凸地气候、坡地暖带等多种小气候特征。在光、热、水的配合上,突出表现为春末夏初的雨热同步和秋冬季的温光互补特点。
县境年日照时数分布随海拔高度增高呈抛物线形,低山多,二高山少,高山又多。全年日照时数,只占可照时数(日照百分率)的30%左右,低山地带1400小时左右,平均每天3.8小时;二高山地带1300小时左右,平均每天3.6小时;高山地带1500小时,平均每天4.1小时。从季节上分,夏季最多,占全年40%,冬季最少,只占全年13.5%。太阳辐射量为湖北省最低值,也属全国闭合低值区的一部分,年辐射总量在100千卡/平方厘米以下,年振幅6至7千卡/平方厘米,小于湖北省平均值(9千卡/平方厘米)。夏季最高值为10至12千卡/平方厘米?月,入秋后迅速减少,冬季最低值为4至5千卡/平方厘米?月。空间辐射量分布是二高山小于低山,高山大于低山,总辐射量平均为低山92千卡/平方厘米,二高山88.1千卡/平方厘米,高山95千卡/平方厘米。
县境气温各地均以1月最冷,7月最热,并有春季升温快、秋季降温快的特点。4至10月1500米以下地带,各月平均气温均在10℃以上。1月平均气温:低山4.1℃,二高山1.9℃,高山-0.4℃;7月平均气温:低山26.3℃,二高山24.0℃,高山21.5℃。极端最高气温:低山39.9℃,二高山35.4℃,高山29.0℃,均出现在8月;极端最低气温:低山-15.2℃(出现在1977年1月30日,为百年所罕见),二高山-15.4℃,高山-17.2℃,年极端最低气温低山一般出现在1月,二高山和高山一般出现在2月。
气温垂直递减率,海拔800米以下为0.67℃/100米;海拔800至1200米为0.33至0.49℃/100米,全年平均为0.4℃/100米;海拔1200米以上为0.69℃/100米。
气温日较差:夏季大、冬季小,夏季比冬季大2.0℃;低山比高山大,夏季,低山比二高山、二高山比高山均要高1℃左右,冬季则只高0.5℃左右。
县境初霜期,二高山比低山早半个月左右,高山比低山早1个月左右;终霜日,二高山比低山迟半月左右,高山比低山迟近1个月。因地形复杂,受小气候影响,在起伏山地顶部、坡地中上部和山谷下部,无霜期比同高度平坦开阔地要长10至25天;宽阔深谷,封闭深谷底部与山坡下部、山区盆地、潮湿洼地等处,无霜期比同高度的平坦宽阔地短15至30天。
县境内年均降水量1400至2000毫米左右,随地域、时间变化而异。以地域分:县境北部年均降水量为1400至2000毫米,东部属少雨区,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,中部、南部年均降水量1300至1500毫米;以时间分:3至11月,各月平均降水日均在15天左右,5月降水日最多,达18天左右,12月至次年2月,月降水日在10天左右;春季降水量约400毫米左右,夏季降水量450至700毫米,秋季降水量300至400毫米,冬季降水量一般在100毫米左右;7月雨量最多,年均达240毫米,极端最大月降水量504毫米(1969年7月);1月雨量最少,约20至30毫米左右。
降水强度:县境日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的,从3月到6月均有,尤以5月至9月发生次数最多,县城业州镇5月至9月日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的次数占全年总数的82%以上。从全县范围看,日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的以县境西北部为最多,平均每年5次以上,暴雨中心业州镇磺厂坪一带平均每年7至8次;县境南部日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的较少,平均每年3至4次。全县日最大降雨量为236.3毫米。出现在1972年6月26日,地点:磺厂坪。据典型调查,县城业州镇年均降雨量为1416.4毫米,大约6至7年出现一次雨量由少——多——少的周期性变化。
县境相对湿度随海拔高度和季节变化各异,相对湿度基本上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,低山地带年均相对湿度为80%,二高山地带年均相对湿度为82%,高山地带年均相对湿度为85%。相对而言,低山地带,冬季的相对湿度大于春、夏、秋季;二高山和高山地带,下半年的相对湿度大于上半年。
区域性气候区 全境分为6个各具特点的区域性气候区:
马水河流域温暖区
县境西部、中部的低山与丘陵地带,大部分在海拔500至800米之间,包括县城、业州镇的七里、杜家、客坊、罗家、猫坪,长梁乡的白云、广龙、三宝,三里乡的槐坦、河水坪、三里坝、蟠龙等村。该区内气候温暖,雨量充沛,四季分明;年均气温14.2至16.2℃,相对湿度80%;7月最热,平均温度24.9至26.9℃,1月最冷,平均气温2.7至4.7℃;年最高气温一般年份37至39℃,个别年份39至40℃,年最低气温一般年份-5至7℃,极个别年份达-15.2℃;年降雨量1200至1500毫米;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℃的大于等于80%的保证率的平均初日在3月下旬至4月初,平均终日在11月上旬,其间活动积温4200至4950℃;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1月下旬,平均终霜日出现在3月10日前后,日照百分率32%。该区范围内适宜种植水稻、玉米、麦、薯类农作物,经济作物适宜发展油菜、油茶、茶叶、白肋烟、小木漆、油桐、水果等。林业适宜营造杉、马尾松、乌桕、椿、白杨、水杉、泡桐、梧桐等。主要气候灾害有伏旱、寒潮、春季低温、连阴雨、暴雨、大风。
西北温凉区
县境西北部,大部份在海拔1400米以上,少部份在1200米左右,包括业州镇的杨泗、代陈、寨坡、龙门、当阳、杉木,长梁乡的盛竹、茶园、黄岩、鞍石、钟塘、榨茨等村的大部或全部地方。该区内气候温凉、湿润,年平均气温7.9至10.6℃,相对湿度85%;最热月七月,平均气温18.3至23℃,基本无夏季,最冷月1月,平均气温-3.2至1。0℃;年最高气温29至34℃,年最低气温-15至18℃;年均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;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℃的大于等于80%的保证率的平均初日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,其间活动积温2000至3000℃;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0月下旬,平均终霜日出现在4月上旬,无霜期200天左右;年均日照时数1500小时左右,年日照百分率35%。该区内气候寒冷,雨水多,湿度大,山大人稀,坡多田少,宜林面积占总面积65%,适宜大量发展油松、黑松、柳杉、落
叶松、大木漆、大叶杨、马褂木、迎春花、桦木等林木,和厚朴、黄柏、党参、当归、红花、玄参、绞股兰等药材。主要气候灾害有暴雨、寒潮、秋风、冰凌等。
东北温凉区
县境东北部,具有高原山地特征,海拔大部为1400至1600米,包括龙潭坪乡的玉兰、花椒园、小垭、光河、下棋棚、楂树坪、龙潭坪、柳林,茅田乡的封竹、太河、子母、茅田,高坪镇的青花、三里乡的中坦等村。该区内气候冷凉湿润,年平均气温9.4至10.9℃,相对湿度85%;最热月7月,平均气温19.9至21.5℃,基本无夏季,最冷月1月,平均气温-1.8至0.4℃;年最高气温30至32℃,年最低气温-12至16℃;年平均降雨量1400至1700毫米;日平均稳定通过10℃的大于等于80%的保证率的平均初日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,平均终日在10月上旬至中旬,其间活动积温2500至3000℃;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0月下旬,终霜日出现在4月上旬,无霜期210天左右;年平均日照时数1500小时左右,年日照百分率35%。该区内寒冷、雨多、湿重、热量差,宜林面积占
区内总面积67.3%,以发展油松、黑松、柳杉、落叶松、大叶杨、桦树等用材林,经济树种以发展大木漆、厚朴、黄柏、杜仲、大杜鹃等为宜,药材可发展黄连、天麻、党参、当归、绞股兰、大黄等。
主要气候灾害有秋风、寒潮、冰凌、冰雹、大雨、暴雨。
中部温和区
县境中部,海拔大部分在1200米左右,包括花坪乡的唐坪、金盆、田家坝、黄木、周塘、石马、关口、后塘,红岩寺镇及其所属的凉水、落水洞,高坪镇的望坪、干沟、土岭、石垭、向午、小水田、东庄、河落等村。该区内气候温和湿润,冬长夏短,年均气温11.7至12.9℃,最热7月,平均气温22.2至23.5℃,最冷1月,平均气温0.3至1.4℃;年最高气温34至36℃,年最低气温-10至15℃;年均降水量1300至1500毫米;年均相对湿度82%;日平均稳定通过10℃的大于等于80%保证率平均初日在4月中旬,平均终日在10月下旬,其间活动积温3300至3700℃;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1月中旬,平均终霜日出现在3月中旬,无霜期220至230天;年日照时数1300小时左右,日照百
分率30%左右。该区内气候适合玉米生长要求,土地肥沃,是县内旱粮和烟叶生产基地;山林面积较大,占全县林业用地约17%,宜发展马尾松、杉木、柏、柳杉、栎、白杨、桦木、泡桐等用材林和柑橘、猕猴桃等经济林木;药材可发展丹皮、贝母、黄连、芍药、金银花等。主要气候灾害有秋风、寒潮、冰雹、大风、暴雨等。
清江台地温暖区
建始县
县境东南部清江沿岸,海拔大部分在400至1000米左右,包括景阳镇的凤凰、景阳、大里、楠木、革塘、尹家、高辽、挖葛、硝洞、青龙等村。该区内气候温和,小气候特征是坡地暖带明显。年均气温15.0至17.0℃,最热7月,平均气温25.6至27.6℃,最冷1月,平均气温3.4至4℃;年最高气温38至40℃,年最低气温-4至6℃;年均降雨量1200至1300毫米;年均相对湿度78%;日平均稳定通过10℃的大于等于80%保证率的平均初日在3月下旬,平均终日在11月中旬,其间活动积温4500至5100℃;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2月上旬,终霜日出现在3月上旬,无霜期270天左右,冬无严寒;年日照时数1500小时左右,年日照百分率32%。该区内适宜发展柑橘、梨子、核桃、板栗、柿子、葡萄、油桐、乌桕、小木漆等特产林木,闻名全湖北省的建始白花泡桐最先在该区内被发现,该区是县内白肋烟主产之一。主要气候灾害有伏旱、冰雹、暴雨、大风等。 6.东南温凉区:县境东南端,海拔在1300至1800米左右,包括官店镇及其所属的战场、铜钱、竹园、鱼精、大庄、原岭、熊母、照京、摩峰、车营、红沙、刘家堡等村。该区内气候温凉、湿润,基本无夏季。年均气温7.2至11.7℃,最热7月,平均气温18.0至22.0℃,最冷1月,平均气温-3.9至0.3℃;年最高气温28至32℃,最低气温-15至17℃;年均降雨量1300至1600毫米;年均相对湿度85%;日平均稳定通过10℃的大于等于80%保证率的平均初日在5月上旬至中旬,平均终日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,其间活动积温2000至3000℃;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0下旬,平均终霜日出现在4月上旬,无霜期220天左右;年平均日照时数1500小时左右,年日照百分率35%。该区内以高山为主,宜林面积占总面积50%以上,适宜发展马尾松、油松、栎、杉、漆等树种,药材可发展党参、当归、贝母、玄参、大黄、黄柏、迎春花等;区内300公顷以上的草场占全县55%,有发展畜牧业的优势。主要气候灾害有寒潮、冰凌、大风、暴雨、秋风、冰雹。
历史沿革 建始县域古属巴子国地,
三国吴景帝孙休永安三年(260)置县,隶属荆州;西晋太康五年(285)省后复置,属建平郡,仍隶属荆州;北周建德三年(574)改置业州,隋大业初年(605)废州置县,属清江郡;义宁二年(618)复置业州;唐贞观八年(634)再废州,以县属施州;宋属夔州路总管府;元仍属夔州路;元末明初,明玉珍及子明升以四川为主,建立农民政权夏(1362-1371),建始随属。明洪武四年(1371)属湖广都司施州卫,二十三年(1390),拨卫入楚,县属夔州府;清初属夔州府,乾隆元年(1736)至宣统三年(1911)属施州府。民国元年(1912)废府存县,直属湖北省;民国22年(1933)贺龙领导的工农红军曾在官店口建立革命根据地,并先后成立乡、县苏维埃政府;民国25年(1936)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,至1949年11月4日;1949年11月5日全境解放,建始县隶属于湖北省恩施专署辖;1983年12月1日,恩施专署更名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,1993年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,建始县仍为该州辖八县(市)之一。 1984年,全县设9区(猫坪、长梁、茅田、龙坪、高坪、三里、花坪、景阳、官店)2镇(业州、红岩),100个乡、7个乡级镇。1992年,将茅田区所辖天生等9个乡从茅田区分离出来单独设天生区(1994年改为天生镇),共设10区2镇,100个乡、7个乡级镇。1996年实行区乡行政区划体制改革,撤销原12个区(镇),建立7乡(长梁、茅田、龙坪、高坪、三里、花坪、景阳)4镇(业州、红岩、天生、官店),将原猫坪区与业州镇合并,仍然称业州镇;原区辖乡镇改为管理区,全县设78个管理区。1997年,高坪、景阳两区改称镇。2001年3月,天生镇并入长梁乡,全县设5乡(长梁、茅田、龙坪、三里、花坪)5镇(业州、红岩、高坪、景阳、官店),撤销78个管理区,将管理区改为办事处、片或工作组。全县设407个行政村,3590个村民小组。2003年,县人民政府行文批准对业州镇、官店镇、龙坪乡、三里乡的行政村进行部分调整后,全县设368个村(居)民委员会,3614个村民小组。2005年建始县辖长梁、茅田、龙坪、三里、花坪5个乡和业州、红岩、高坪、景阳、官店5个镇,共有368个村(社区居民委员会),3614个村民小组。总户数148676户,总人口507672人,其中城镇人口7.48万人,农业人口43.29万人。
资源概况
生物
建始有众多的资源,其中许多资源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。县境内硒资源出露面积近480平方公里,是国内连片面积最大、平均硒水平含量最高的富硒生物圈,土壤平均硒水平含量17.7ppm,有“富硒王国”之称;是全国优质白肋烟出口基地县,白肋烟常年种植面积 在6500公顷左右,年产优质白肋烟10000吨以上,有“烟草王国”之美誉;是全省的魔芋大县,全县60%的耕地和40%的可开垦荒地适宜种植魔芋,全县魔芋种植面积达8万亩,已形成芋角、魔芋精粉加工生产线。
出产矿物质
全县已发现的有开采价值的矿藏有煤、 硫、铁、硒、铅、锌、铀、石灰石、陶土、硅石、耐火
土、铝土、紫色砂岩、大理石、东湖砂岩、石英砂岩、五花岩、磷石、石膏等20种,占全县已发现矿产109种的19%;占全州60种的31%,开发前景可观。建始是全国141个重点产煤县之一,优质无烟煤储量1.98亿吨,占湖北总储量的32%;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日本落叶松生产、科研基地县,人工营造日本落叶松用材林达20万亩,建成了中国南方最大的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和基因库,森林覆盖率达69.2%;是清江流域山羊重点产区和中国南方草场试验示范基地,已建成全省最大的山羊饲养基地,目前山羊饲养量已超过20万只;是首批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,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04条,总长853.65公里。其中主要河流有清江景阳河段、野三河、马水河、太阳河、东龙河、闸木水河、刀龙河、伍家河、猪耳河等10条,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条。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24.2万千瓦,可开发量9万千瓦。截止2001年底,全县共建中型水库两座,小(Ⅰ)型水库5座,小(Ⅱ)型水库8座,堰塘1334口,人畜饮水池5183口,蓄水9500立方米,修建渠道281条,长354.6公里,灌溉农田4万亩,年发电2亿度,解决农村饮水困难22.01万人,治理水土流失1048平方公里,年减少水土流失量201万吨。
耕地面积
现有耕地面积为37.49千公顷,占土地总面积的14.6%,人均占有耕地1.1亩,旱地占耕地面积88%。全县建设用地面积为9107.6公顷,占土地总面积3.4%,可利用的土地面积252937公顷,现有待开发土地资源99579.6公顷,占土地总面积37.3%,宜林、宜牧面积较大,可供发展林、牧、特生产。
主要产业
烟草产业
是优质白肋烟出口基地县。烟叶在县是无可替代的主要财源,在五大支柱产业中仍居首要位置。建始县有近50年的白肋烟种植历史,1986年被评国全国白肋烟出口备货基地。近几年来,建始白肋烟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,年收购烟叶15万担左右,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2.3万亩,收购烟叶5万担。
畜牧产业
畜牧业是县农民脱贫致富的基础性产业。近几年来,畜牧部门积极开展牲猪、山羊品改,随着牲猪“四化”“三优”项目的全面实施和山羊“一推三改”技术的广泛应用,我县畜牧业得到了全面发展,产业化格局已基本形成,目前全县除牲猪饲养量稳定在100万头基础上外,山羊、家禽、大牲畜较都有增长,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。并涌现了一大批的种、养、销大户,专业养殖村正不断扩大。
魔芋产业
是魔芋种植大县,境内60%耕地适宜种植魔芋,全县60%的耕地近30万亩土地适宜种植。近几年,根据“北畜南芋”的总体布局,高坪、红岩、花坪、景阳、官店五乡镇魔芋种植面积达到了全县的70%,官店镇已突破两万亩。2002年全县种植魔芋8万亩,可产商品芋10万吨,产值1.4亿元。万亩以上的乡镇两个(官店、花坪),近60个专业村,2亩以上的专业户近万家。随着魔芋种植面积的不断增长,加工企业也随之发展壮大,产生了“农泰”、“金源行”、“樊达”、“宝华”、“金璐”等魔芋精深加工龙头企业,加工能力达到了1000吨以上,基本形成了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经营模式。
药材产业
猕猴桃
自然条件得天独厚,道地药材资源极为丰富,有“华中天然药库”之称,是恩施州道地药材主产区,以发现药用植物186科、654属、1100多种。目前,药材主要在二高山、高山规模种植。骨干品种有湖北贝母、丹皮、黄连、玄参、党参、大黄、天麻、紫油厚朴等。目前全县草本药材面积8万亩,产值1个亿。
林果产业
全县结合国家长防林工程及“天保”工程,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40万亩(其中:日本落叶松20万亩,杉木10万亩,马尾松和黄山松10万亩);规模种植与庭院种植相结合发展高效经济林35万亩(主要品种有杜仲、黄柏、厚朴、银杏、薄壳核桃、板栗、生漆等),其中基地面积14.4万亩,庭院种植折合面积21.6万亩。另外全县还有小水果面积2.5亩,形成规模的品种有柑桔、桃、猕猴桃、关口葡萄、柿。小水果尤以猕猴桃最具发展潜力,目前主要集中在花坪乡。
民俗风情
民族构成
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,未见民族情况记载;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,全县有汉、土家、苗、回、满、蒙古、侗、畲、白、彝、维吾尔、朝鲜、壮、藏、瑶族等15个民族,其中:汉族325174人,占总人口的63.7%。
14个少数民族都没有聚居区,散居在约占全县总面积60—70%的区域内,但间有大分散、小集中区域。汉族主要居住在低山地区,土家族主要居住在二高山和高山地带。县内的土家族人姓氏主要有向氏、黄氏、田氏、冉氏、谭氏;苗族人姓氏主要有白氏、杨氏、龙氏等;回族人姓氏主要以马氏、李氏为主;蒙古族人姓氏主要有金氏、余氏等。
宗教信仰
道教源流之一的巫觋之风和多神崇拜在县内流传较早,影响颇深,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土家族的先人巴人就在建始境内活动,巴人以巴务相(廪君)为自己的先人,以白虎为图腾,尊崇、敬畏日、月、水、火、土、山、川,并奉之以为神。土家族人因循旧例,以廪君为族神,顶礼膜拜日、月、水、火、土、山、川诸神,并相信人与鬼可以相互交通。凡是土家人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,一般都建有“向王庙”,供奉向王神,常有人去烧香礼拜,祈财、求子,或祈求免祸禳灾。春、秋“社日”必祭土地神,祈求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;过“小年”时必祭灶神,以求来年丰衣足食;正月十五“赶毛九”,祝愿一年之中家中不失火,一家人平平安安;七月“月半节”,必烧“冥袱”以供列祖列先“享用”,并请先人“回家”共渡佳节。若遇日(月)蚀,从官府到百姓都要鸣锣击鼓,防止“天狗吃日(月)”。凡遇天灾人祸,县内群众多请道士“做斋打醮”,驱鬼除灾,若有人患重病,还要“还相公愿”,杀牛祭祀向王,或“还傩愿”,驱鬼禳灾。婚丧嫁娶要择黄道吉日,建房、筑墓要卜吉地,送老人“上山”要做斋、“开路”,甚至丢失了东西也要请人推算能否找到等,所有这些活动一般都要请道士参加并请其指导。
据清同治版《建始县志》载:同治年间(1826——1874)全县有宫、观40余所,其中以朝阳观、石柱观、三宝观、云雾观、下坝观等较为著名。道观中,有供奉三清(玉清元始天尊、上清灵宝天尊、太清太上老君)四御的三清观、玉皇阁等,有供奉四方神的玄武庙及二十八宿的魁星阁、文昌宫等,有供奉自然神的雷神庙、火神庙、土地庙、龙王庙、城隍庙等,有昭彰英雄的关帝庙、三义宫等,还有财神庙、药王庙、康王庙、牛王庙、二郎庙等。有的道观中佛、道兼祀,如朝阳观又叫天池寺,住过和尚,也住过道士,甚至还住过尼姑,寺、观、庵合一。建始县的道士多属“正一”派,有道士近百人,一般都有妻子儿女,吃荤腥,穿戴普通,除定期去观中打坐念经以外,也在外替人“消灾解厄”,为穷家小户四处募化。懂医术的道士也给人行医治病。
佛教于唐代(公元618——907)传入建始。民国24年(1935)全县有寺庙220座,僧尼424人;民国26年,寺庙减少到188座,僧尼减少到91人。寺庙较著名的有:位于龙坪乡申酉坪岔口子、始建于乾隆三十三年(1768)的对佛寺,位于高坪乡石门河、始建于乾隆三十七年(1772)的石门佛寺,此外还有普恩寺、永兴寺、天池寺、兴隆寺、飞仙寺、观音庵、开元寺、下坝寺、冬瓜寺、白云寺、府行寺等。一般大寺庙有和尚10余人,还有部分山产、田产,小寺庙无和尚只受香火。住庙僧尼每天鸣钟、击鼓、集中念经,并为信佛群众诵经做“法事”,有的出门化缘。大部分寺庙香火不盛,年久失修,残破圮废,至民国末年已所存无几。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后,寺庙香火日渐衰败,和尚、尼姑纷纷还俗,佛事活动停止。
清光绪十九年(1893)以前,巴东细沙河天主堂在建始县龙潭坪的玉兰、南界一带传教,成立教会,但无教堂。是年,该天主堂神甫胡志兴(荆州人)将天主教传入建始景阳乡,并在该乡设立教堂1座。三十四年(1908),天主教传入高店子,并在麻扎坪设立教堂1座。此后,天主教逐渐向花坪、官店、城关等地渗透,发展信徒,陆续建立起教会组织,并在县城内西街、官店、高坪的望坪等地各建有教堂1座,均称“天主堂”,除望坪以外,其余几处都有神甫常驻。1949年末,信奉天主教的达660户1976人。新中国成立后,天主教在县内绝迹。原天主教堂房屋除景阳的尚存外,其余的均不再存在。
生产习俗
1949年以前,建始县是个纯粹的农业县,生产条件恶劣,耕作方式落后,“苞谷根从石罅寻,石田戴土土如金”,“菽麦沿山聊布种,艺麻方可望三成”(清道光八年建始县训导周鲲化《业州竹枝词》。 祭青苗土地县内农民为求苗稼健壮,每年农历3月3日杀雄鸡祭祀青苗土地:杀死雄鸡后将鸡血洒在纸上,再将涂过鸡血的纸挂在树枝上或竹竿上插在田间,或将涂过鸡血的纸张在地上焚烧掉。
打薅草锣鼓中耕时节,为抢时间,县内农村有互相“转工”(即先请人帮忙,然后自己再去“还工”给别人帮忙)锄草的习惯。届时,主人往往请一帮锣鼓师傅在田边地头打锣鼓、唱山歌,以助兴鼓劲,谓之“打薅草锣鼓”。薅草锣鼓一般由鼓、锣、勾锣、钹、唢呐等乐器组成,长梁乡石板山、三宝观,业州镇肖家包、柴林山一带还配有胡琴和箫,称为“丝弦薅草锣鼓”。打薅草锣鼓时,伴有高腔或平腔山歌,声乐并茂,优雅悦耳。
整栽秧酒产水稻的地方,一般请人“转工”插秧。届时,主人要置备酒、肉“整酒”,以款待客人。早、晚餐通常吃饭,中餐往往吃糯米汤圆(谓之“栽秧砣”。栽秧砣较一般汤圆要大一些。客人可放开肚皮吃,且认为吃得越多越能预示年景好)。
带徒县内九佬十八匠大都带徒跟师学艺,期限一般为2—3年,只供食宿不付工资。学徒期满后要谢师。谢师过后,徒弟可自立门户,也可继续在师傅店中工作,由师傅包吃、住,并可领取一定报酬。
祭鲁班凡较大的土木工程,如建房、修桥等,破土动工之前或修房立高架升梁时,工匠们为祈望施工安全顺利,必先由掌墨师烧香蜡、纸钱祭祀鲁班,然后才会开工。(此习俗在丧葬工送老人上山启程前也举行,称为“祭杠”。)
生活习俗
居家县境居民住宅多依山面水,座东朝西,或座西朝东、座北朝南、“四维向”(即非正东、正南、正西、正北),忌座南朝北,有“北风扫堂,家败人亡”的俗谚。民国以前,城镇或乡村的豪绅大户的住宅一般是石基高墙,正房一般为两层木质楼房,内有条石天井(少数巨宅有几个甚至于数十个天井)、木质厢房、花园,髹漆、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大四合院,四合院之间有封火墙,前有门楼;其他人户有三间以上正屋、两头为吊脚楼厢房的“撮箕口”型房屋、有三间以上正屋,一头为吊脚楼厢房的“钥匙头”型房屋、有并列三五间的单头屋,还有的赤贫农户以岩洞栖身。从建筑材料上看,有纯木结构房屋,有石木结构、砖木结构、土木结构屋。吊脚楼一般是厢房,地势比正房低3米左右,吊脚楼下做猪牛栏或堆放杂物,楼上是居室。厢房一般为干栏式木质建筑物,有一侧或两侧相互连通的阳台或外置木质走廊,装有雕花栏杆。房子多盖布瓦,家贫的则盖杉树皮、木瓦、石板或茅草。还有鳏寡孤独或讨米叫化之人住的“狗爪棚”,以三根木棍作支架,上覆茅草以避寒暑,农村中戏称之为“千根柱头落地”。农房有三间以上正房的,一般中间是堂屋,作为祭祀祖先和迎接宾客的处所,两边分别为灶屋(厨房)和火坑屋。火坑屋也叫火铺堂,是取暖、煮茶的地方,其中三分之二的面积铺有木地板,三分之一的面积为地面,铺地板的地面比土地面约高20—30厘米。木地板靠近土地面的一侧设有约1.5米见方的火坑烧火,火坑上方悬挂一个木架、一个铁质或木质的可调节高矮的带钩子的三脚架(俗称“梭钩”),用于烧水或煮饭,木架上可熏腊肉、玉米等。山区多雨,湿度较大,吊脚楼既可防潮,又可防止毒蛇为害,而且不需占用平地,还可以少平整地基,有较高的经济价值。
境内菜肴独具地方特色,大体可分为酸、辣、干、咸四类。家家户户都爱用辣椒、大蒜、萝卜、包菜等泡制酸菜,晒干辣椒,用辣椒做各种咸菜,辣椒也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佐料;冬天杀猪后,把大部分猪肉熏制成土腊肉以备慢慢食用;豆类食品花样繁多,有豆腐、腐乳、合渣、豆豉、干豆腐、豆芽、血豆腐(豆腐中拌猪血做成);用鲜魔芋磨制成的魔芋豆腐。
传统小吃有桃片糕、薯片、糍粑、米花糖、苞米花、干鲜果等。县内传统饮料有苞谷酒、绿茶。
礼仪习俗
县内把老人亡故称为“白喜”,是一种特殊的“喜庆”,也用一种特殊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,即跳丧。跳丧又叫打丧鼓、撒叶儿嗬、闹灵歌、撒忧祸、闹夜等,是运用艺术手段以乐的形式表达哀的内容的一种特殊的群众性舞蹈,盛行于全县。表演者多为男性;一般只能在大夜时在亡者的灵堂内外表演,边跳边唱。跳丧时以鼓、堂锣、马锣、钹伴舞,舞姿古朴、粗犷。演唱的歌曲因具体地域不同而有差异,演唱形式有高腔、平腔之分;演唱的曲目有《这山望着那山高》、《热闹一晚歇》、《正月二十一》等。由于流行的地域不同,县内的跳丧舞有高桩(站着跳)和矮桩(蹲着跳)之分,有2人舞、3人舞和群舞3种形式,有4种各不相同的风格,其中高坪镇箱子井的《闹灵歌》1957年曾赴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报演出,并多次参加湖北省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业余文艺汇演。
建房县内传统房屋都是木质平房,多为一层,三开间或五开间,楼上搁杂物。开工前要祭鲁班。屋架立起来后,要“挡水”,亲朋好友前往祝贺,并敲锣打鼓去送“梁树”(作成堂屋主梁的杉木,一般中间要加以彩绘,送时披红挂彩)、帮忙上梁、钉椽、盖瓦。主人家要整酒款待。上梁时,由掌墨师主持升梁、上梁仪式:在屋梁两端吊两只斗,各装一对糍粑和若干小米粑粑和硬币。屋梁安放妥当后,上梁师傅念祝词,然后用绳子放下糍粑(俗称“主粑”),由房主人夫妇一边一人双手接下;上梁师傅再向地上抛撒米粑粑和硬币(称“撒梁粑粑”),由小孩儿或大人抢捡粑粑和硬币以讨得封赠的吉利语;接下来是“甩发锤”即把钉锤丢下来,上梁师傅问“前面有人吗?”应答“有人”,再问“后面有人吗?”也应答“有人”,问答被理解为是一语双关的。
岁时习俗
嫁毛虫农历四月初八,农家在这天“嫁毛虫”:在两张红纸条上书“佛生四月八,毛虫今日嫁,嫁到山中去,永世不还家”,呈十字交叉状贴在自家墙壁上,据说可减轻虫害。
牛王节农历四月十八是牛王节,这天禁止使牛,并要给牛吃精粮以祝寿。
磨刀节农历五月十三为“磨刀节”,据说是关羽赴东吴单刀赴会的纪念日。农村有一句俚语说:“你不给我磨刀雨,我不给你晒龙袍”,即是说五月十三若这天下雨,那么六月初六便会出太阳,反之,若这天是晴天,六月初六就会下雨。若这天下雨,年成会好。
晒龙袍农历六月初六,据说土家族历史上有一位王爷为维护本民族权益在这天血战身亡,血染战袍,后人在这天晒衣物以示对他的纪念。据说在这天晒过后,衣物不生虫。
旅游资源 境内有七大风景区、业州十景和朝阳观十个景点。
朝阳观风景区
位于业州镇郊区。朝阳观又名凤冠山,上有天池寺,该寺俗称朝阳观,方言以观名山。该山在县内方圆百里内独具显著的丹霞地貌特征,与其周围的山地迥然不同,山上绿树成荫,鸟语花香,清风送爽,曲径通幽,更有洞穴处处,清泉常流,诚为探幽、旅游佳境,被历代文人墨客反复吟咏,北宋诗人、书法家黄庭坚等历代名流咏石通洞的诗词达28首之多。该风景区含朝阳观、米水河、穿洞子、闸木水峡、石鼓门、宝塔山等。天池明镜、石洞飞泉、虎头昂翠、崖悬白印、虎榜天开、蓬莱仙境、石涧天桥、石耸乌纱、凤尾拖青等朝阳观十大景点被载入清代《建始县志》,除狮滩夜吼不复存在以外,其余9个景点基本保持原貌;山麓的石通洞20世纪90年代被收入《中国名胜词典》。原天池寺在20世纪50年代初被废弃,90年代末重建,正在进行开发。
景阳峡风景区
位于景阳镇境内。清江横贯全境,河谷幽深,两岸壁立,重崖叠嶂,峭壁悬绝。江北有凤凰展翅、雾中石人、绝壁驿道、景阳关、景阳温泉等。“景阳关”雄立万仞绝壁之间,颇有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之概,为古代川盐入湘的重要孔道,又是古代防范外部族入侵的战略要隘,系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;下临清江,自关口沿羊肠小道左纡右折而下,至江滨约7.5公里即是古渡口;江南有五花暮霭、兴隆古刹、双石擎天、龙湾瀑布、土司大寨、双土地、将军岩、潮水洞等景观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)“改土归流”前曾为容美土司属地,土司大寨据传为容美土司的最后据点,境内曾有双虎纽錞于等古巴人青铜器出土;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,关向应等曾在该镇硝洞管理区的杨家街活动过。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,可乘小火轮沿清江直达长江。该镇气候温润,是县内著名的水果之乡,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相对较集中,民风古朴、强悍。旅游景点尚处于自然状态。
石柱观风景区
位于高坪镇望坪境内,含石柱观、石门河、野三河峡谷、一、二级电站、桑园坝、巨猿洞等景点。石柱观在一山间盆地中央孤峰独耸,“左有宝塔映日,右有蛤蟆吐涎,上有石柱冲天,下有金盆偃月”,在清代以前即被誉为建始古“八景”之一。石门河号称“施南第一佳要”,是古代从陆路进入施南府的必经之地,河上的一座小石拱桥,民间传说系张献忠入川时用一夜时间修建而成,民国初年,南、北两军曾在该桥两岸对峙数月之久。麻扎坪的巨猿洞有化石宝库之称。马虎山下的岩石上有数千个马蹄状的岩窝,俗称“马脚迹”,被誉为“花石仙踪”载入清同治版《建始县志》。
姜家坪风景区
位于龙潭坪镇北偏西2.9公里,与巴东县相毗邻。含姜家坪、天堰山、剪子口、石人坪、十八革等景点。景区内岩溶发育,石峰、石柱、石芽星罗棋布。以姜家坪、石人坪、十八革等处最为壮观。
九股山风景区
位于业州镇境西部当阳管理区境内,与恩施市和重庆市奉节县分别接壤。含城门洞、马鬃岭、观山、“鲤鱼跳龙门”、“石海螺”、狮子岩、朝东岩、西漂湾、石柱、姊妹洞、青树子、十八罗汉、四十二坝水库等景点。主峰海拔1940米,“当阳旭日”被作为建始古“八景”之一载入清代《建始县志》。四十二坝水库海拔1726米,水清如镜,倒映蓝天白云,碧波涟漪,鱼群嬉戏穿梭。青树子水电站1121级石阶宛若上天云梯,西漂湾瀑布咆哮如雷十里之外隐约可闻。还有众多的石柱石峰。
照京坪风景区
位于官店口镇东南3.6公里,与鹤峰县接壤,主峰海拔1941米,含照京崖、小三峡(白河下游)、蛤蟆溪洞、系马柱、红军洞、红军树、向王天子洞、鹰嘴崖等景点。该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是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,革命纪念地甚多,红军树(两株柏树)据说系贺龙种植。蛤蟆溪溶洞内石钟乳千姿百态,有“猴儿戏狮”、“石海螺”、“牯牛坪”、“铁匠铺”、“华山雄峙”等,俨然一座地下宫殿。白沙村的千年巨杉高49.62米,形如巨塔。
张大顶风景区
位于茅田乡北偏东2公里,主峰海拔1930米,面积11平方公里。主要景点有穿山洞、牛肺洞、仙人桥、龙骨水瀑布、雪岩顶峰丛等。张大顶由70余峰相连而成,植被良好。穿山洞长174米,高9米,洞内宽敞、明亮、平坦。仙人桥系风化而成,酷似石拱桥。龙骨水瀑有溶石柱挺立。